新闻动态
泽连斯基频呼和谈:特朗普弃乌施压、战场溃败与欧洲摇摆下的乌克兰求生之选_乌军_领土_援助
当地时间 8 月 10 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通话中,特别强调 “欧洲已形成协调立场,冲突须尽快以可靠的和平方式结束”。这一表态与他近期频繁呼吁谈判的动作形成呼应,背后折射出乌克兰正面临的多重战略危机。
一、特朗普的 “最后通牒” 与领土交易陷阱
特朗普政府近期对乌克兰的态度堪称 “冰火两重天”。一方面,美国在 7 月批准的对乌军援仅为 2 亿美元,不足拜登时期的三分之一;另一方面,特朗普却在 8 月 8 日宣称美俄已 “非常接近” 达成乌克兰和平协议,暗示可能涉及领土交换。这种矛盾背后,是特朗普为推动美俄峰会设置的 “最后通牒”—— 要求乌克兰在 8 月 8 日前接受俄方提出的 “两阶段停火方案”:首先撤出顿涅茨克并冻结战线,随后再讨论最终领土安排。
更致命的是,特朗普计划于 8 月 15 日在阿拉斯加单独会晤普京,甚至可能将泽连斯基排除在谈判之外。这种 “大国交易” 模式让乌克兰陷入被动:若拒绝妥协,美国可能彻底切断援助;若接受,将丧失约 15% 的领土。正如俄国家杜马议员茹拉夫廖夫所言,泽连斯基 “必须在特朗普的‘供氧管’和普京的‘领土刀’之间做选择”。
展开剩余74%二、战场溃败与乌军生存危机
2025 年夏季的俄乌战场已呈现一边倒态势。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取得突破,控制红军城周边战略要地,并使用滑翔炸弹对乌军防线实施 “外科手术式打击”。乌军每月损失高达 2.5 万人,前线部队不得不依赖临时征召的 “填线部队”,甚至出现士兵用手机直播投降的画面。更讽刺的是,俄军步兵渗透效率超过机械化部队,乌军防线出现大片真空。
这种溃败直接导致乌克兰军事战略的崩溃。泽连斯基在 8 月 9 日的视频讲话中承认,“继续战斗只会让乌克兰流尽最后一滴血”。而美国军事专家张学峰指出,俄军的无人机使用量已达去年同期的 14 倍,这种技术代差让乌军反攻毫无胜算。
三、国内民意转向与经济崩盘
持续三年半的战争正在耗尽乌克兰的耐心。最新民调显示,69% 的乌克兰民众支持通过谈判结束冲突,而 2022 年这一比例仅为 22%。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也从年初的 74% 暴跌至 58%,腐败问题和战争处理方式成为主要批评点。更严峻的是,乌克兰经济濒临崩溃:2024-2025 销售季粮食出口预计同比下降 18.4%,财政收入的 70% 依赖西方援助。征兵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接近临界点,7 月下旬的反腐败抗议导致泽连斯基被迫重启机构改革。
四、欧洲协调立场的 “双刃剑” 效应
尽管泽连斯基强调 “欧洲已形成协调立场”,但这一立场背后暗藏博弈。8 月 9 日,英法德等六国联合声明要求 “任何解决方案必须保护欧洲和乌克兰的安全利益”,并承诺继续通过 “志愿联盟” 提供支持。但具体操作中,欧洲的分歧依然明显:法国总统马克龙暗示 “和平需要妥协”,而德国总理默茨则直言 “领土让步等同于投降”。更关键的是,欧洲的援助力度正在缩水 —— 瑞典、挪威等北欧国家 8 月承诺的 5 亿美元军援,仅能购买 10 套 “爱国者” 系统,远不足以扭转战局。
这种 “口惠而实不至” 的协调,本质上是欧洲在美俄博弈中的自保策略。正如欧洲分析人士指出,马克龙等人既想避免被特朗普边缘化,又不愿为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承担军事风险。他们的 “协调立场”,实则是在 “支持乌克兰” 与 “避免激怒俄罗斯” 之间走钢丝。
五、泽连斯基的外交突围与未来挑战
面对困局,泽连斯基正展开 “双线外交”:一方面,他在 8 月 10 日与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通话,寻求军用航空合作;另一方面,又在 8 月 9 日密集致电英、法、西班牙等国领导人,试图争取更多援助。这种努力虽暂时稳住欧洲基本盘,却难以改变战略被动。
更棘手的是,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峰会可能成为转折点。若美俄达成 “冻结冲突” 协议,乌克兰将被迫接受 “事实上的领土分裂”。正如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所言,普京的底线是 “乌克兰必须承认新的地缘现实”。而泽连斯基能否在谈判中保住敖德萨等关键港口,将决定乌克兰的未来生存空间。
结语:小国命运的残酷辩证法
泽连斯基的求和姿态,本质上是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选择。当特朗普将乌克兰视为 “美俄关系正常化的筹码”,当欧洲在安全利益与道德责任间摇摆,这个国家的主权正面临被重新定义的危险。未来的谈判桌上,泽连斯基或许能争取到 “有尊严的和平”,但历史终将证明:在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,小国的生存智慧往往伴随着难以言说的痛苦与妥协。而这场危机的最终结局,或许比战争本身更能揭示国际政治的冰冷本质。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